[內容簡介]
張家內刊《水》從1929年創辦,至今仍在自發編輯發行,成為中國一個傳統大家族的文化現象。《水》即培養出來張家四姐妹和六兄弟,也培養出了與張家有所交往的親朋,時評、散文、小品、科學、戲劇、昆曲、自述、書畫、攝影,其內容包羅萬象。並承載著中國近代歷史的變遷。刊物一度在抗戰停刊,後于1996年在京復刊,周有光夫人張允和任主編,後交接張寰和、沈龍朱。刊物從紙質到網絡,從家庭才行到世界發行,已經成為歷史的延續。撰稿人從張家十姐弟到周有光、沈從文等張家女婿到葉聖陶、葛劍雄、范用、鄭培凱等名家,門類繁雜,百花齊放。張家從晚清張樹聲任職直隸總督到張家三代人參政議政,再到張冀牖創新辦學,再到張家十姐弟才人輩出,無不在《水》中盡力體現。本書精選《水》中文章,集中出版,選材有針對性,條理清晰,即追溯一個刊物的歷史變遷,也對文章做一細致梳理和精選,可讀性強。圖片多選精照及首次刊發,並配發若幹手稿。
[作者介紹]
王道,歷史作家,曾撰寫《流動的斯文——合肥張家記事》,編注《小園即事——充和文集》,對張家文化有過係統研究,並採訪過張家各地成員。
[名家推薦]
這是一脈不絕的靈境之水,源遠流長,綿延悠久。
——嚴錫明
水的德行為兼容並包,從不排斥拒絕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離奇不經的事物,卻也從不受它的影響。水的性格似乎特別脆弱,極容易就范。其實,柔弱中有強硬,如集中一點,即涓涓細流,滴水穿石,卻無堅不摧。
——沈從文
《水》的文體有詩詞、隨筆、書信、書法、繪畫、攝影等;文字包括中文、英文、法文;作者有耄耋老人、也有幼童,有名家、也有小字輩;從時間上講,既有上至19世紀50年代的先輩張樹聲、張華奎的歷史事跡,又有21世紀新一代稚童趣事,時間跨度150多年,涉及了7代人;從內容講,既有家庭瑣事,又有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研究和弘揚。《水》真的與“兼容並包”的德行徹底吻合了。
——張寰和
[責任編輯:楊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