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老照片:“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的一生

2017-01-16 08:15:00
來源:鳳凰網
字號

  在美國開闊眼界

  1927年從光華大學畢業並獲得學士文憑後,周有光先後在光華大學附中、光華大學以及其他學校任教。1933年,他與張允和結婚並去日本,考入京都帝國大學。次年回國後,一面在光華大學教書,一面在江蘇銀行任職,待遇優厚。他思想“左傾”,參加了銀行界的救國會小組,但思想並不激進。

  1946年12月,進入新華銀行工作的周有光受公司委派,去美國紐約工作。因為三項工作都不重,他在紐約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選聽了一些課。此外,他每天晚上到紐約公共圖書館看書、自修、研究問題到晚上十點鐘閉館之後才回家。在這里,周有光看了很多書,研究了很多問題。在他看來,美國圖書館的服務是給人方便,這是美國科技、經濟發達的一個重要條件。

  除此以外,他還安排了六個下午和晚上遊覽了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它有六層樓,周有光一層樓要看一天。他吃完午飯立刻就去,一直看到六點鐘。然後在自然博物館里吃晚飯,接著再看一段時間再回家。這六天,使他對自然界的發展以及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整個世界——包括中國,有一個印象。然後,他再選一些東西去看。這個自然博物館不單是自然,它的自然是廣義的,包括人類社會,包括人類歷史。紐約的學生是經常到那里去,不僅是參觀,而且在那里上課,有的還請專家來指導。這實際是一個社會教育機構。這個地方使周有光念念不忘,覺得這是使人受教育的一個很好的地方。

  在美國時,周有光經常在假期中出去旅遊。他旅遊主要是看美國的經濟建設。周有光旅遊主要是通過鐵路,美國的鐵路幾乎無所不在,沒有一個縣一個鎮沒有通鐵路的。周有光發現,美國的鐵路係統那麼發達,都是由許許多多的小公司建築的,可它們相互之間的聯係非常融洽。這是一種大規模的管理制度,中國沒有這種經驗。此外,他還研究了布雷頓森林貨幣體係,以及凱恩斯經濟學。1949年回國後,他被安排在復旦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書,他就向學生講解凱恩斯經濟學,直到1952年院係調整。

  1948年,在紐約的周有光被新華銀行委派去倫敦去聯係業務。周有光和張允和乘坐“伊麗莎白王後號”豪華遊輪,經過三天三夜到達英國。之後又走訪了法國和意大利,見識了當地共產主義政黨的活動,當時正逢英國工黨經濟學家貝弗里奇等人提出“從搖籃到棺材”(from Cradle to Coffin)的“民主社會主義”,在這種宣傳下,工黨在英國連任兩屆,這種模式不同于蘇聯模式,後者也不承認他們是社會主義。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周有光就下了決心:不回美國了,回上海!

  作為“世界公民”,周有光世界主義思想的形成絕非偶然。在《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一書中,早年在聖約翰大學的教育,以《漢語拼音方案》與國際接軌,晚年從世界看中國,有著一條漫長而曲折的過程。這些,與他思想底色的形成,思想觀念的開放,以及頻繁出國對外部世界全面深入的了解,對世界歷史、文化、宗教的認識、思考與研究及一百多年的人生經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制定“漢語拼音方案”

  1955年10月15日至23日由教育部和文改會在北京聯合召開了第一次“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周有光受邀與會。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是國務院直屬機構,中央委員吳玉章為主任,胡愈之為副主任。這個機構,就是現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的前身。經過胡愈之做工作,周有光同意改行到北京來做語言文字工作。

  文改會成立之後,內部設立了第一、第二研究室。第一研究室研究拼音化,第二研究室研究漢字簡化。周有光做第一研究室的主任,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研究制定“漢語拼音方案”(這里指的是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的《漢語拼音方案》)。要研究“漢語拼音方案”,就要知道世界各國文字的情況。

  為了要給中國文字研究拼音方案做參考,周有光研究世界各國的文字,並在《語文知識》雜志上不斷發表研究各種不同文字類型的文章。後來編成一本小書,叫做《字母的故事》,簡單地介紹字母的歷史。周有光得出結論,還是拉丁字母最好。因為拉丁字母從技術角度來看,優點很多;從社會角度來看,它的社會性、流通性最強、最大。

  當時,蘇聯在推行否定拉丁字母的“斯拉夫字母化”,周有光等人研究漢語拼音方案時,蘇聯的語言學專家來勸他們不要用拉丁字母。後來,又有蘇聯教育部一個副部長到北京,向陳毅副總理建議採用俄文字母,“中俄聯盟”。陳毅告訴他,中國要跟東南亞聯係,東南亞沒有人認得俄文字母,所以用拉丁字母有推廣、宣傳的作用。

  “漢語拼音方案”經過三年的時間,從多方面研究之後才定下來。到了1958年,這個修正草案就在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里面通過了,後來又成立一個漢語拼音方案審定委員會——這是高一級的委員會,這個審定委員會也通過了。這樣才拿出去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正式公布。從1958年的秋天開始,漢語拼音在小學里開始推廣。

  1972年6月,有一位叫村野辰雄村的日本人來拜訪周有光,他是日本三和銀行的總裁。他告訴周有光,20年代,他就在日本搞羅馬字運動,他退休之後準備全力以赴去搞羅馬字運動,因此才來拜訪。後來,日本“日本羅馬字社”的文字改革團體中終身從事羅馬字運動的教授桔田廣國桔,花了三年時間,把周有光的《漢字改革概論》翻譯成日文了。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