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科書之殤:沒有文化、沒有歷史、沒有根,臺灣孩子的未來在哪里?
蔡英文透過“去中國化”走向“一邊一族”
2016年,蔡英文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上任的第二天,臺教育部門主管潘文忠立刻宣布,將以行政命令停止“微調課綱”使用。十天之後,馬英九的“微調課綱”被正式廢止。隨後,蔡英文當局著手課綱修改,高中歷史由現行“臺灣史”、中國史及世界史並行的架構,改成臺灣、東亞及世界三個分域。原本獨立成冊的中國史不再獨立,中國史被放進東亞史與世界史的脈絡中討論。同時,新課綱雖以“臺灣為主體”角度呈現,論述方式卻對日高度“親善”。不僅不提對日抗戰歷史,還將“日本侵略”改成所謂“進出臺灣”,“戰敗”改成“終戰”,“日據”改成“日治”。
如果沒有文化、沒有歷史、沒有根,臺灣孩子的未來在哪里?
與在節目中談自己一線教學感受的曹若梅老師不同,臺灣知名學者張亞中將臺當局從李登輝、陳水扁到蔡英文所做的“去中國化”行徑剖析得異常透徹。
與大陸同文同種的臺灣,怎麼就成了“南島語族”?“同心圓史觀”又是用怎樣的方法和脈絡,企圖把臺灣從中國切割出來?
“最可怕的是,蔡英文已經透過‘去中國化’,走向‘一邊一族’!”張亞中教授很憤怒:“它讓臺灣的年輕人產生一種困惑:我受的教育告訴我‘我不是中國人’‘我要搞臺獨’,可是在現實政治上根本做不到,臺灣年輕人由此陷入了一種糾結,精神會分裂。整個臺灣社會就在精神糾結、文化糾結中,慢慢失去它的競爭力,到最後變成茫然。就像一個人,無名的社會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
張亞中教授疾呼,“悲劇!我們活生生看到了一個悲劇。看到了一個人怎麼摧毀自己,怎麼把自己搞成精神錯亂。這就是臺灣綠營政治人物所幹的事情!惡劣到了極點!真是民族的敗類!”當“歷史在臺灣已經淪為政治操作的‘婢女’”,試問臺灣的未來在哪?臺灣將走向何方?
[責任編輯:楊永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