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19日電 香港《大公報》19日刊文説,被譽為“京城最強人文書店”、“北京的文化地標之一”的“風入松”書店的歇業引發人們實體書店未來命運的唏噓。“風入松”今日面臨的尷尬,只是個個案,不意味著實體書店的末日。分析稱,中國內地實體書店適時轉型發展、改善經營模式,必將重現生機,與網路書店一起進退。
文章摘編如下:
被譽為“京城最強人文書店”、“北京的文化地標之一”的“風入松”書店,自今年六月二日以“設備整修”為由貼出歇業告示後,至今未恢復營業。一個傳言由此引得人們紛紛求證:“風入松關門了?”
這個地處北京北大南門外資源西樓一地下室內的品牌書店,偌大的書海如今已然消失,而今面臨要麼關門大吉,一去了之,要麼歇業搬遷,等待東山再起的命運。
“風入松”怎麼了?有作家稱,是因為實體書店“拼不過卓越玩不過噹噹”。是的,在有更強價格競爭力的網路書商持續開展的價格戰下,作為實體書店傑出代表的“風入松”節節敗退,銷售量不斷下滑,以致承受不起面積860平方米的地下室高昂租金。於是,曾經風光的“風入松”逃不出與此前眾多實體書店一樣的生與死的抉擇。
關門,不忍不能不甘,“風入松”總經理王洪彬一言説得動情,“這是花十五年建立起來的招牌,如果在我這裡丟掉了,我就是‘歷史罪人’,這比我欠一百萬、二百萬還不上還嚴重。”
搬離,卻又非但難尋理想的新址,實踐“以品牌開展項目,以項目養活書店”的轉型發展經營模式,也難免冒丟掉區位優勢、失去老客戶老讀者的風險,“東山再起”難免成為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