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規

臺衛生部門:業者隱瞞塑化劑流向將被停業或撤照

時間:2011-06-08 10:14   來源:中國新聞網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臺灣“衛生署長”邱文達昨天強調,今後食品中上遊業者對含塑化劑產品的流向隱匿不報,或刻意規避稽查,將依法予以停業,甚至撤照。


  臺灣檢調單位在追查塑化劑流向時,幾乎每天都冒出新的含有塑化劑食品或藥品名單,民眾的恐慌有增無減,“衛生署”終于要祭出殺手齔,杜絕後患。


  同時,臺“衛生署”擬將食品添加物納入食品履歷范圍,為民眾健康把關,但此事涉及業者與信息係統的配合,須跨部門共同努力合作,故待塑化劑事件告一段落後,“衛生署”將舉行臺灣食品安全會議,邀請學者專家共同討論。


  昱伸和賓漢兩家香料公司將臺灣食品中常用的添加物起雲劑,以偷天換日的手法改成便宜且有毒的塑化劑,不僅造成臺灣美食聲譽掃地,更令臺灣消費者人心惶惶,衛生單位及檢調業者忙得不可開交。連日來塑化劑的風暴從飲料到保健藥品,近日又蔓延至烘焙的面包、蛋糕,遭塑化污染食品越查越多,外界質疑當局所宣示的“D-day”破功。


  邱文達昨天表示,D-day沒有破功,自從塑化劑事件爆發後,當局展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稽查行動,雖然目前仍不時出現新的黑心食品,但他相信事件已近尾聲。


  因此,他撂下重話,從今天開始,如果稽查的五大類食品(運動飲料、果醬、果凍、膠囊及粉狀)以及延伸產品包括果醬、香精,加入面包、冰淇淋、糖果、汽水等等,再發生以下情況:第一、昱伸和賓漢非法加入塑化劑的產品;第二、(未取得合格檢驗證明)應下架而沒有下架;第三、隱匿或者拒絕說明產品流向者,均將依“消費者保護法”第60條與“食品衛生管理法”第35條,處以最嚴厲的停止營業,甚至是撤照處分。


  由于這次檢調單位在追查過程中,不少大廠反應不知其上遊的起雲劑來自于昱伸等工廠,而且,為了讓民眾吃得安心,“衛生署”擬擴大食品履歷范圍,在既有的乳品等產品外,納入食品添加物。


  臺“食品藥物管理局組長”蔡淑貞舉例說明,廠商的原料要使用起雲劑,其原料來源為何,供應至何方,在食品添加物制定這些追蹤係統數據,然後再轉給加工業者,每個工廠有追蹤係統,上下遊聯合成為食品的履歷。


  不過,有學者指,食品添加物高達七八千種,事涉范圍太廣,不妨先從臺灣知名的農產加工品開始做起,例如鳳梨酥、水果醬等,源頭較為單純,衛生單位較能實地查核,否則屆時會淪為紙上作業。“衛生署”也從善如流,決定再行評估,兼顧其可行性。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