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規

廣州市出臺措施簡化市民看病程式

時間:2010-03-16 11:59   來源:法制日報

  在醫院看病,掛號、檢查、抓藥樓上樓下跑,一遍遍排隊交費的問題困擾著很多市民,而剛剛出臺的《廣州市衛生局2010年醫政工作要點》(以下簡稱《要點》)將使廣東省廣州市市民看病不再那麼“煩”。

  記者今天從廣州市衛生局醫政處獲悉,《要點》亮點頗多,除了看病可以先診療後結算這一“頗得民心”的做法外,還允許符合條件的醫生“多點執業”、城市間驗單互通等。

  “去醫院看個感冒沒有一整個上午都看不完。”鄺小姐告訴記者,每次的排隊就讓人吃不消:掛號,排隊交費;開個驗單檢查,排隊交費;抓藥,排隊交費。光是為了交費就花了不少時間,更別提候診、候檢的等待了。

  記者看到,《要點》明確指出:要積極穩妥推行醫院門診服務“先診療,後結算”模式,鼓勵引導醫療機構進一步優化服務流程,提高醫療服務效率,方便患者就醫。

  廣州市衛生局醫政處負責人介紹説,“先診療,後結算”模式廣州早有試點。“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就已經開始運作,也就是在診療卡中預交費,病人中間做任何檢查、檢驗都不用單項交錢,最後統一結算即可,這簡化了病人的就診流程。”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副院長李慶豐告訴記者,據目前觀察,效果還不錯,初步統計,平均每個病人至少節約了20分鐘。“病人只要預交費,到醫院後就可直接前往診室就診,掛號費、檢查費、檢驗費、藥費等等都可于看完病後在接診醫生處刷診療卡交費。”

  “大醫院熙熙攘攘,人滿為患,挂一個專家號特費勁;而基層醫院、小醫院又門可羅雀。説白了,病人都是衝著專家去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一名醫生對記者説。

  記者了解到,為了充分利用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醫療專家的作用,實現病人分流,《要點》還鼓勵符合條件的醫生“多點執業”。

  該負責人告訴記者,鼓勵多點執業實質是鼓勵大醫院高水準的醫生到基層醫療機構去執業,進行幫扶。他表示,多點執業的醫生必須有副高以上職稱,而且連續在崗位工作兩年以上並在近兩年的規定考核中取得合格的成績方可。此外,“走穴”醫生還要和執業的醫院簽訂“責任狀”,明確“責權利”。多點執業的醫生,包括他們本身執業點在內,總共執業點不能超過三個,而且必須在省轄範圍內。

  據介紹,省、市、區等高級別醫院醫生在平級醫院、或往高級醫院多點開診將被允許,但是鄉鎮衛生院、村衛生站(室)的執業醫師卻不納入這一范疇。

  該負責人解釋,這實際上是一種相對“單向”的流動,也就是省、市、區醫院醫生可“向下”流動,但鄉鎮衛生院的醫生則不能“向上”或“平行”流動。他表示,這是為了保障基層衛生單位的現有人才,也鼓勵更多人才向基層流動,讓基層患者在所在地享受“專家門診”。

  鄺小姐對此舉表示“歡迎”。她説,大醫院人滿為患,掛號又不容易,把專家資源分流到基層醫院,大大方便了患者就醫。

  此外,城市間驗單互通的問題也是群眾特別關心的。《要點》明確,在保障醫療品質和醫療安全的前提下,實現廣州、佛山、肇慶同級醫療機構間部分醫學檢驗、醫學影像檢查結果互認也是今年醫政工作的一大亮點。

  該負責人稱,目前,廣州、佛山、肇慶都已公佈各自指定醫療機構名單,而在指定範圍內,部分檢驗和影像結果可“互通”,病理結果也可以互認。他解釋到,如切下來的腫瘤標本,異地是取不到的,因為腫瘤已經切除乾淨,這種互認互通,能解決這個問題,同時,也讓患者避免了重復的病理切片檢查,以及其他繁瑣的化驗等。

編輯:何建峰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