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
2日 部分“臺獨”社團發起“全民係綁黃絲帶”行動,要求法院停止羈押陳水扁。
3日 臺“研考會”公佈民調顯示,52.4%的民眾滿意馬英九就任以來的表現,37.2%不滿意,“改善兩岸關係”以76.7%的滿意度位居各項施政之首。
11日 民進黨決議改革黨務組織,廢止鄉鎮市黨部,依“立委選區”設置直屬中央黨部的“社會服務中心”,並選定高雄縣等10區試辦1年。
13日 臺北地院以陳水扁仍有重罪、逃亡之虞及串證情形,裁定自7月26日起延長羈押2個月。
16-26日 第8屆世界運動會在臺灣高雄舉行。
18日 馬英九推出談話短片“治國周記”,強化網路宣傳力度。
20日 臺當局重新挂回“中正紀念堂”匾額,“自由廣場”匾額則繼續保留。
民進黨公佈“人民公投ECFA公民投票案主文及理由書”,並向“中選會”提交15萬份“公投案發起人聯署書”。 21日 臺《遠見》民調顯示,馬英九7月滿意度降至35.5%,不滿意度升為52.3%。
26日 國民黨舉行黨主席選舉,投票率為56.95%,馬英九獲28.5萬票,得票率為93.87%。
27日 臺《遠見》雜誌公佈數據顯示,7月“臺灣民心指數”為41.3,較上月下降1.3點,馬英九信任指數下跌至47.6。
民進黨中評會決議,對日前參加第5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前“立委”許榮淑、前“農委會主委”范振宗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8月
2日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首度表示將展開“深刻、大規模的大陸政策討論”。
3日 臺“衛生署長”葉金川辭職,宣佈投入花蓮縣長初選。
5日 臺TVBS調查顯示,高雄市長陳菊的政治聲望達72%,為藍綠之冠,馬英九滿意度跌至35%,位列倒數第3。
8日 莫拉克颱風強烈侵襲臺灣,引發強降雨、泥石流,對臺灣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及人員傷亡,並引發臺當局政治風暴。
14日 馬英九召開上任以來的首次“國家安全會議”,針對“八八水災”作出9點裁示。
16日 臺成立“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
20日 臺《中國時報》民調顯示,馬英九滿意度為30%,不滿意度為55%,劉兆玄滿意度為20%,不滿意度為63%。
21日 臺《遠見》雜誌民調顯示,馬英九不滿意度高達64.8%,滿意度僅有22.9%,是去年就任以來的最低點。
27日 臺“公投審議委員會” 駁回民進黨的“ECFA公投案”。
30日 “藏獨”頭目達賴喇嘛在高雄市長陳菊等民進黨執政縣市長聯合邀請下抵臺,引發臺灣民眾強烈抗議。 9月
1日 “藏獨”頭目達賴喇嘛在高雄市舉辦“祈福法會”,並會見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高雄市長陳菊等人,藍營高層均未與其見面。
臺“內政部”公告稱,從明年12月25日起,臺北縣、臺中縣市、臺南縣市、高雄縣市分別改制為新北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相關公職人員任期延至明年改制日。
7日 臺“行政院長”劉兆玄率領“內閣”總辭,馬英九任命國民黨秘書長吳敦義和桃園縣長朱立倫分別接任“行政院正、副院長”。
9日 民進黨為因應縣市長選舉調整中央黨部一級主管,鄭文燦、趙天麟、郭文彬、林閣雍分別出任組織部、文宣部、社運部、網路部主委。
10日 “臺獨”分子陳其邁復刊《蓬萊島雜誌》。
臺“行政院長”吳敦義宣佈新“內閣”人事,共異動14位“內閣閣員”,其中“國防部長”為高華柱,“外交部長”為楊進添,“內政部長”為江宜樺。
11日 臺北地院就扁家6大弊案做出一審宣判,陳水扁、吳淑珍均被判處無期徒刑,扁家被處罰金及追繳犯罪所得共計14億元新台幣。
14日 臺學者組建“財經立法監督聯盟”。
18日 吳敦義首次赴“立法院”做施政報告。
22日 臺灣高鐵公司董事長殷琪辭職,遺缺由具官方代表身份的高鐵執行長歐晉德接任。
24日 臺“高等法院”裁定續押陳水扁3個月。
26日 民進黨提名人劉建國當選雲林縣“立委”。
澎湖縣“博弈公投”未能過關。
前“立委”許榮淑成立“人民最大黨”並自任黨主席。
27日 國民黨選舉産生210名中央委員。
|